西红柿鸡蛋面

仙度拉蒂的管家问,晚上想吃点什么,她说家常饭很擅长,我考虑了一下,西红柿鸡蛋面吧。
就在非常安静的一角,我在享受着我的鸡蛋面,不知道,为何,仿佛时间穿越了。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我坐在奶奶旁边,她刚刚给我端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慈祥,微笑,用手擦去额头上的汗。
面有点咸,就如同奶奶疏忽间,多撒了半勺盐。鸡蛋已经碎碎的,和西红柿紧紧的抱在一起,就如同小时候刮风下雨,我紧紧的抱着奶奶一样。那时奶奶是如此的大,如此的有力量,如此的温暖。
好像很久没有这样边吃饭,边哭泣了。如此好吃,哪怕最后一点点汤也不容错过。
我好想你呀,奶奶!

初到大阪

初来大阪,有的文化休克,蹩脚的英语终于歇菜了,问路时面对彬彬有礼的工作人员,仿佛听明白我的问题了,却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回答。与其交流,倒是不如认真的看一下文字,似乎基本能了解。

大阪有一套不同于我们的铁路系统,由多种铁路组合而成,有类似于我们地铁的市区地铁,有类似城际专线的近铁,近铁在市中心有几个站,也走地下的方式,连接着大阪和近远郊的城市。只是为何闸机都没有开启挡板,完全畅通,这似乎不好理解。大阪很多居酒屋,大多是大叔的去处,100日元就可唱一首歌,500日元就可以点一杯烧酒。老板娘会夸张的说唱的多么好听。要知道即使600日元也仅仅如人民币40元。一碗面的价格。慢慢习惯了。

大阪

大阪市是日本的第三大城市,港口城市,古都,美食之都,现在的城市样貌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期间。

40年前的大阪可能有点像现在的我们,到处大兴土木。现在的大阪已很少能看到工地了。但是90年代的经济停滞,开始让城市大量的建设者没有了事情做,开始是局部问题,后来就变成了全社会问题。这群人收入骤减,直至失业,几十年了,已垂垂老矣,夜晚,在城市拐角处经常遇到露宿街头的老人。
心斋桥道顿崛商业街如同南京路,游人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很多餐厅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选了一家并不是很起眼的小店,食客隔着玻璃和厨师对面而坐。厨师是位大叔,非常优雅,我点的食物整齐的排在铁板上,每一片香菇都历经几道工序,精心烹制。食客和厨师的交流就是通过食物的味道以及它诞生的过程。用心。结账临走时我忍不住说了一声,味道相当不错!没想到店家鞠躬致谢,并在门口驻足,直至我们走出视线。美食带来的愉悦心情又被放大了。
自由行的美妙就在于不期而遇的快乐。

不同的日本

三天了,文化休克之感,慢慢好转。确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或者觉得在我国完全没有必要的做法,拍下来,记录下来。

大阪和京都时常遇到光腿的少女,即使夜晚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甚至飘起雪花,都时常看见。初以为年轻女人不要温度,但是今天在京都遇到了一群刚放学的小学生,被震惊了。我开始观察他们,并不觉得他们瑟瑟发抖。地铁上遇到一群中学生,西服,领带,领花,衬衣,毛背心,皮鞋甚至书包都一模一样,这样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地铁会标注每一节车厢号,甚至有宣传板告知,哪一站,哪一节车厢下去离电梯口或卫生间更近。车站的时刻表精确到每一分钟。列车非常安静,即使有小孩也不多听见吵闹。男洗手间还有宝宝座椅。
京都做熏香的松荣堂,门面不大,似乎店面也不大,50多平方,可是它成立于1705年,现在已经传承到第12代了,门口挂着“德十香”:清净身心,静中会友,寡而为足,大藏不朽,品德和清香一语两物。
高度的社会秩序可能也带来创新不足,平常已经很少用的钱币在支付时,又开始一个个的数起来。没有团购,共享单车。大阪的电器和上海价格差不多,餐费也相差不大,略高。只是交通费比上海贵很多,三站大概人民币19元多,地铁一趟下来四五十也很正常。还有更多不同。

京都

京都马路的名称,从一条,二条,三条开始,一直延伸下去。三条城是德川家康夺得统治权之后第3年兴建的。

在幕府时代,这里就是德川家族在京都的据点。城池,正方形,约400米长,分内外两城,皆有护城河。外城进入大门就是丸御殿,共有五座用长廊连起来的房子组成,每个房子又分4到5个房间,加起来20多个大小房间。但是这些都只是客厅,为了接待不同人群而用。
第一座墙壁画虎,接待普通人,威严。
第二座画松,接待城邦领主,寓意长久。
第三座为山水,接待皇家大臣,寓意主人仁慈。
第四座为我国西湖景并有传说人物,接待核心幕僚,寓意轻松优雅。
最后一座是一年四季的芦苇,是下臣使用的。
当时来这里的人,地位及亲疏和带去的房间是一致的。似乎这展示了日本人复杂的一面。
三条城非常干净,偶然遇到几个正在清理树叶的工作人员,她们是跪着的,一个正在清扫松树下的草坪,可见细致至极。想到庭院中的保安,以及卖票的工作人员。似乎看不到一丝不耐烦的感觉,仿佛都在非常卖力称职工作。好像也与年龄无关。整理资料时感触最多的倒不是城池而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