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之夏

我写了好几篇关于我们去以色列这十天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以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我想沉淀一下再整理出来,只是写了半天有匆匆删去,总之就是觉得自己看到的都是片面的,想到的都是不连贯的,我总想把这些统一起来,或者哪怕了了数语,也只想能充分表达我当时的感受以及现在的体会。

        这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国家。从我们在香港机场被反复检查,以及以航的飞机要走一个大弧线绕过伊斯兰国家,等我们到了以色列无论是高科技城市特拉维夫还是耶鲁撒冷老城,几乎所到之处都有一身绿色的以军士兵,还有一身黑色的武装警察。包括在导游林小姐的描述中,以色列建了一条高8米的防护墙把自己和阿拉伯分开。作为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不安全感,似乎这个民族就带着这种警惕,4000年了,都不曾改变。我不知道这种不安全感是不是进取的内在动力,至少这60多年来,以色列在这个地方站住脚了,并且把它的科技带到全球。
       我们喜欢这样评价他们,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只是4000年了,我们几乎占据了东亚,而他们只是重新又回到了曾经建国的地方。相比之下我们幸运多了。只是看到这个国家,宗教及文化深深的传承,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却能扎根生存而有不失民族本色。用节日来纪念大屠杀之后幸存,那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我们去参访的很多公司主要是高科技领域,通过看大学、孵化器、交易所以及初创公司,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建立生态系统。首先这个国家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医药、电子、软件以及军工领域,由于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相对稀少,不可能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没有汽车工业,甚至在超市我们看到大量的食品是进口的。产业表面上看是比较单一的。但是从交易所我们能够看到,企业主要市场还是美国,在上市这条路也基本都选择去纳斯达克。加上整个国家通用英语,通用美元,以及遍地的白种人,这里比欧洲更像美国。只是最近几年以色列对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充满了兴趣,我们很多知名企业在以色列建立研发基地,同样很多以色列公司在中国尤其是深圳建立中国公司。他们对市场及数据充满了兴趣。而这些在中国是最平常的资源。
       在以色列去了很多景点,也参观了很多现代的花园。每一处地方都是一个纪念碑,纪念那些曾经的英雄和强人。希律王的凯撒利亚,本古德里安机场以及沙龙花园。这个民族崇尚英雄,在危难时机总会有英雄出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犹太会堂没有偶像,他们供奉的是经书,用最精致的容器去保护它。而经书就是先哲所流传下来的智慧和忍耐。自国灭之后,2500年这个民族没有变成吉普赛人在社会底层四处流浪,他们尝试当地人不愿意去做的制表和珠宝切割过上了体面的而有相对稳定的生活。也没有像佛教一样对苦难理解成为一种寄托来世的解脱,一旦重新建国之后,在对付周边国家以及恐怖分子毫不手软,常常先发制人。在科技界似乎也是这样,爱因斯坦就是希伯来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的手稿就藏于此。大量的美国犹太籍科学家来到以色列或者给以色列带来最新的技术。90年代300万苏俄人又带来了货真价实的俄国武器技术。虽然刚建国但是在科技领域并不落后反而非常先进。
       通过参观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和吉卜特农庄,这里曾经是一批非常有想法的人所建立的国家。他们并没有遵从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明确的界限,而是按照理想在国家四处建立生态系统。

发表回复